1. 首页>>运营>>抖音运营

芦山县审计局:一切为了灾后重建

徐晓东告诉记者,此次确立首批4个项目就是落实《指导意见》的要求,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

同时,多数分布式发电系统需要与电网并网运行,在自身出现问题不能正常运行时电网可以提供保障。其中,氮氧化物排放与同规模常规燃煤发电厂相比减少了80%,与燃气电厂的国家排放标准相比减少了36%。

芦山县审计局:一切为了灾后重建

广州大学城华电新能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实践,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优势逐渐凸显。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初步实现分布式能源装备产业化。以广州大学城分布式能源站为例,它以洁净的天然气为燃料,采用先进的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大大减少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大气悬浮颗粒总数等污染物的排放。目前,华电集团已取得6个共计72.2万千瓦的分布式能源项目核准批复,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近日,华电集团总经理云公民对记者表示。

综合环保效益突出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近70%,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二氧化碳排放过多,石油进口量也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自然环境不堪重负。此外,分布式能源由于贴近用户进行能量转换,不需要远距离输送,避免了远距离送电带来的输变电损失以及供热损失,同时节省了大量的输配线路的投资成本(其约占电力成本的30%以上)和相关的前期、建设和运营费用。[page]保障措施 1、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考核制度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确立的基本制度和总体要求,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考核制度,明确各地区和主要能源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和要求。

实行风电、太阳能发电预测预报和并网运行实时调度管理制度,提高电网运行调度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第二,管理体系和市场机制不适应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是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3、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

4、积极探索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新机制继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和电价改革,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新型电力运行机制、电价机制以及促进区域微电网应用的协调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各类相关规划,制定本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将主要目标和任务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芦山县审计局:一切为了灾后重建

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城市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采取统一规划、规范设计、有序建设的方式,支持在城市及各类产业园区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成新能源利用的局部优势区域,替代燃煤等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到2015年,建设100个新能源示范城市及1000个新能源示范园区。在节能减排、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应对气候变化考核体系中,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贡献,对各地区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计入总量限额考核指标,鼓励各地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灵活配置、经济高效的原则,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和具备多元化利用条件的地区,开展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新能源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电网示范工程,以自主运行为主的方式解决特定区域的用电问题,建立充分利用新能源发电和电网提供系统支持的新型供用电模式,形成千家万户发展新能源以及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剂的新局面。

电力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主要着眼于大电源和大电网特性,没有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特点的运行管理体系。以公共机构、学校、医院、宾馆、集中住宅区为重点,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技术、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从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未来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第一,技术和经济性仍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完善国家对分布式能源的补贴方式,推广普及分布式能源。

完善可再生能源产品、设备的标准体系和检测认证制度,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产品设备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探索动态可调节负荷管理新模式,与风电等随机性电源相协调。

芦山县审计局:一切为了灾后重建

建立健全反映资源稀缺及环境外部成本的能源产品价格和税收形成机制,充分体现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等社会效益,按照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可再生能源产品的国家补贴标准。达到规定规模的大型发电投资经营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应达到规定的比重。

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和布局,协调组织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支持各地在新建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新能源利用技术示范,满足园区电力、供热、制冷等能源需求。重点包括:完善可再生能源价格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发挥好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作用;建立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的电力运行监测评估制度;涉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农业、林业、水利、建筑、科技等领域,按照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需要,做好衔接,积极推进落实有关工作。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缺乏系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体系,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滞后,可再生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不高。支持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施,满足电力、燃气以及供热等各类用能需求。《规划》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小型风能、太阳能、水能设备与储能设施组成的微型电网,以智能电网技术为支撑,开展以新能源发电为主、其他电源及大电网供电为辅的新型供用电模式。

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挑战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的不断增加日益凸显,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电力管理体系、市场机制和技术支撑体系十分必要。到2015年,建成200个绿色能源示范县和1000个太阳能示范村。

6、加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组织协调以完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创新、协调可再生能源发展为主要任务,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国家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完善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好有关工作。

5、健全可再生能源行业管理体系建设综合协调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实施、产业体系建设的技术服务支撑性力量,加强国家可再生能源行业管理综合体系及能力建设。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承担完成本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的行政管理责任,电网企业承担其经营区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完成的实施责任。

到2015年,建成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综合示范 《规划》指出,要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技术利用形式多样、能源产品丰富、可满足多样化能源需求的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采用综合利用、多能互补的方式,按照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建立适应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机制和电力运行管理体制,通过建设综合性示范项目,加快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在本地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现有的能源管理体系是以常规能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与可再生能源的特点不适应。鼓励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废弃生物质能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用能条件。

健全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项目建设和运营资质管理,建立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运行状况和产品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信息统计体系。日前,国家发改委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能源结构调整需要,我国已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能源企业要承担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社会责任,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发展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分布式能源电力并网技术支撑体系和管理体制,鼓励分布式能源自发自用,探索分布式发电多余电力向周边用户供电的机制。

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建立完善的绿色能源利用体系。第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支持各地在新建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新能源利用技术示范,满足园区电力、供热、制冷等能源需求。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及各类相关规划,制定本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将主要目标和任务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选择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城市生态环保要求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采取统一规划、规范设计、有序建设的方式,支持在城市及各类产业园区推进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形成新能源利用的局部优势区域,替代燃煤等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到2015年,建成30个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

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和布局,协调组织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建设。在可再生能源比重高的局部电力系统区域,建立围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智能化区域电力运行管理系统,保障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和电网安全运行。

5、健全可再生能源行业管理体系建设综合协调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实施、产业体系建设的技术服务支撑性力量,加强国家可再生能源行业管理综合体系及能力建设。电力系统运行机制和管理主要着眼于大电源和大电网特性,没有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特点的运行管理体系。

从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未来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第一,技术和经济性仍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灵活配置、经济高效的原则,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和具备多元化利用条件的地区,开展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新能源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电网示范工程,以自主运行为主的方式解决特定区域的用电问题,建立充分利用新能源发电和电网提供系统支持的新型供用电模式,形成千家万户发展新能源以及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剂的新局面。

本文由奉头鼠窜网发布,不代表奉头鼠窜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rz5hl.scrbblr.org/scq/43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988886666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